最近我国的航天爱好者可谓是喜不自胜,因为神舟十六号于5月31日带着我们三名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成功飞天了。
景海鹏大家都熟悉,老航天员了。这已是他第四次参与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第三次担任指令长。
作为“四”上太空、经验比较丰富的老航天员,由景海鹏担任此次神十六乘组的指令长实至名归。
两人同为大学教授,朱杨柱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主要研究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此次以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身份加入神十六乘组。
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深耕多年,此次他担任的是载荷专家。
这是我国自03年开始载人航天任务以来,第一次出现载荷专家这个特殊的职位。
载荷专家在航天乘组中扮演的角色可谓非常非常重要,他主要负责在轨操作各类科学实验,像天文观测、生物医学等。
都说术业有专攻,我国空间站目前已确定进入初运营阶段,载荷专家这个职位的出现是必不可缺的。
NASA选拔载荷专家极为严格,基本都是所做实验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或者从此次飞行任务的发起机构中筛选。
载荷专家不需要是飞行员,但必须拥有工学、理学、医学或一门自然科学的博士学位。
达到要求后,还要被送往飞行员基地秘密训练一年的时间,在体质和各项体能均达到能飞天的标准后,这才能成功登上飞船。
载荷专家实际上并不属于航天员,在完成飞行任务后,载荷专家会自行返回自己原来的岗位。
怪不得桂海潮坐在神十六内,仰头高呼坐飞船太爽了。这不光是他第一次乘坐飞船的喜悦,也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在我国第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时经验尚不丰富,虽然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但还是有一些小瑕疵。
比如杨利伟在返回后曾向火箭研发团队反映,在火箭刚发射时他非常难受,感受到了一种在之前的训练中从未感受到了振动,让他的身体十分不适。
简单来讲就是火箭的四个助推器和芯一级在过载情况下的某个时段共振,这种振动的频率与人类心脏振动的频率很相近,很可能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在发现缘由后,科研人员立马开始着手解决,通过对管路蓄压器进行重新设计,并进行多次实验,总算降低了振动。在火箭上升过程中,航天员也不再感到不适。
但科研人员并没有止步于此,虽然航天员没再出现不舒服的状况,但还是有轻微的振动波动存在。
于是科研人员再次对蓄压器进行改进升级,将其从原来的管路蓄压器变成了变能蓄压器,完全解决了POGO震动问题。
目前神十六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已和神十五的三名航天员已在空间站会合,并开始做工作的交接。
6.5小时是个什么概念,从上海到天津,坐高铁都要差不多6个多小时,而我们神十六已经跟空间站对接了,可以说十分迅速。
而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单艘的制造成本在3.5亿元,两者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呀,整整2倍。
有网友查询了此文件,发现该文件曾发表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造价真不低,不过也在预料当中,毕竟载人航天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说起航天食品,大家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宫保鸡丁,毕竟这可是我国航天的经典菜色了,在杨利伟飞天时,就曾吃过它。
太空方便餐是一种压缩类食品,也属于应急食品,大多数都用在航天员返程与地面暂时失去联系时,或者发生特殊情况时食用。
它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门为航天员研发的,不仅能帮助航天员快速补充能量,还具备持久供能、提高机体耐力、抗疲劳等优点。
太空方便餐作为航天食品,遵循的是航天食品卫生要求,它严格高于国家饮食业标准,也严格高于军用食品通用规范。
从下图能明显、直观地看到三项标准的差别,在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上航天食品卫生要求的指标更高,而对真菌毒素和金属污染物则更为严格。
二是它解决市面上压缩产品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不高、营养结构单一,抗疲劳、提高机体耐力效果不明显等缺点。
之所以称呼它为太空方便餐,是因为此项压缩食品的专利已被非公有制企业购买,为了体现它与其他压缩类食品的差别,突出产品特点,这才为它命名为太空方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