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模组_直线滑台_直线电机_厂家直销_fun88体育登录网站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销售热线:
Contact Hotline
182 0069 9999

传真:0769-82878777

E-mail:ys@rbotai.com

公司地址:东莞市长安镇宵边东门中路16号德州工业园A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冶金建设国家队以技术和实力打造“象牙微雕”

来源:fun88体育登录网站    发布时间:2024-06-23 02:38:31


  为贯彻落实中国五矿集团冶金建设国家队行动方案专题座谈会重要精神、中国中冶总裁办公会关于落实冶金建设国家队行动方案专题座谈会重点任务要求,做好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品牌传播,集团党委宣传部策划发布“国之重器·大国冶金”专题微信,陆续推出中冶集团七十二年发展历史中建设鞍钢、宝钢、武钢、湛钢、河钢、首钢、沙钢、攀钢、包钢、马钢、太钢、本钢、重钢、越南台塑钢铁以及马来关丹钢铁等海内外具有重大代表意义的特大钢铁基地15篇综述文章,展现中冶集团以钢铁强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忠实服务于国家战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在整个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进程中发挥无可替代作用的光辉形象。

  在国家最困难时期、最艰苦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建设任务,这是冶金建设者的先天使命。怀着让毛主席睡好觉、让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朴素愿望和爱国热忱,数万建设者头顶烈日,脚踏荒原,“越是艰险越向前”,用智慧和血汗在2.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建成了举世闻名的“象牙微雕”钢城,闯出了一条成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钢铁基地之路,打破了外国专家关于攀枝花钢铁厂不可能建成的断言。

  “中国钒钛之都”——攀枝花,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也就此诞生。时光回溯,让我们逆流而上,去探寻一个关于祖国西南边疆——攀枝花钢铁建设的传奇故事。

  展开今天的中国版图,你会发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工业区大多都被摆放在沿海一带,但仍有一些重工业发展项目被锁定在西部地区,形成了东西兼顾、南北呼应、轻重相宜、整体发展的全域工业体系。

  而这一体系的雏型,就是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三线建设。说起“三线”,至今仍会有很多人不知其由来。

  “三线”这一概念,出自毛主席对新中国发展的战略构想。三线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纵深地区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

  从经济的角度看,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但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看,三线建设则使中国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形成了实质性的中国威慑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1964年5月15日到6月17日,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年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三线。毛主席特别强调三线建设的重要性。他说,必须把三线的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搞起来,这样,军事工业才有基础。他甚至说,“如果不把攀枝花的钢铁厂搞起来,我睡不着觉。”

  1964年9月11日,中央决定成立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基本建设筹建小组,初步议定了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第一期工程的规模为年产铁矿1350万吨,生铁160-170万吨,钢150万吨,钢材110万吨。

  1965年2月16日,冶金部批准《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设计任务书》,要求钢厂布局“靠山、隐藏、分散”,主厂房放在弄弄坪,由重庆黑色冶金设计院(中冶赛迪)、长沙黑色金属矿山设计院(中冶长天)和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中冶焦耐)共同设计。

  1965年3月4日,主席审阅了冶金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长徐驰所送《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作了“此件很好”的批示。1965年3月22日,攀枝花特区总指挥部在仁和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成立冶金指挥部,又称第二指挥部,代号为二号信箱,负责攀钢和矿山建设。

  1966年6月1日,十九冶正式公开宣布成立,以冶金指挥部体制统辖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当时十九冶所辖的单位有:重庆钢铁设计院(中冶赛迪前身)渡口设计队、长沙黑色冶金矿山设计院(中冶长天前身)、鞍山焦耐设计院(中冶焦耐前身)渡口设计队、西南冶金建筑研究所、渡口市地震台、三公司、第二井巷公司、昆明勘察公司渡口勘察队、西南给排水设计院渡口设计队、国家建委土石方五公司、014部队、02部队、851部队、渡口水文站等单位,职工达到54000余人。

  攀枝花开发前极其封闭和落后,境内没有公路,运输全靠马帮和人挑肩扛;江上没有桥梁,人们来往全靠木船摆渡;金沙江、雅砻江虽穿流而过,但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农耕水平很低,我们正常的生活处于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攀枝花开发又是在不通铁路的情况下开始的,附近无大城市可依托,不但少粮、缺菜、货源极为短缺、生活极为艰苦,而且无任何基础设施,一切要从零开始。因此,冶金队伍从1965年5月开始集结,到1966年6月正式成立期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打了一场“三通一住”(通水、通电、通路、住房)战役。“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都是当时攀枝花建设者真实的生活写照,攀枝花精神和三线精神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始于此。

  翻开攀枝花建设史,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微雕”钢城的悄然崛起。曾几何时,无数建设者以汗水和热血,以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在一块仅2.5平方公里的山坡上,依山水之势建成了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钒钛基地。这就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的钢铁联合企业——攀钢。

  她好似镶嵌在祖国西南版图上一件精美工艺品,因此获得了“象牙微雕”的美誉。中冶人就是最朴实而又伟大的“微雕大师”。

  在攀钢一期工程建设中,中国十九冶主要完成了矿山采选工程、炼铁系统工程、炼钢系统工程和轧钢工程,改变了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布局。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五公司(上海宝冶前身)是先遣部队,来到 “不毛之地”的攀枝花,通过“三通一平一住”,拉开了攀钢建设的“前奏曲”。

  重庆钢铁设计院(中冶赛迪前身)作为先遣队主力之一开荒进沟,大胆提出采用铁路运输,把有炽热液态联系的主生产工序比如炼铁、炼钢和初轧及轨梁采用串联式布置在同一台阶上,把相互无需铁路联系的烧结、焦化分别摆在不同的台阶上,形成4大台阶加23小台阶组成的典型的“阶梯布置”系统,打破了苏联专家对 “人字形”布置是最佳总图模式的“论断”。

  攀钢一期的四座焦炉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代5.5米大容积焦炉,老一代中冶焦耐人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意志和决心,在世界焦化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总图布置采用串联与并联相结合的创新式总体布局形式。弄弄坪是当时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好地方,当时流行的总图布置就是苏联专家倡导的“人字形”总图布置。“人字形”布置,主要利用开阔地带解决铁钢界面衔接,可眼前的场地采用“人字形”基本不现实,其实是因为高差实在太大。设计团队冒着极大的技术风险和个人政治风险,大胆提出主工艺生产系统的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采用串联布置,焦化系统与炼铁并联布置的新形式。

  中冶长天承担了攀钢一期采矿、选矿、烧结工程的全部设计,并总承包建设了攀钢钒、攀钢西昌等多个烧结工程,同时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冶金矿山总承包工程——白马铁矿二期采选工程。

  攀西地区是我国地震高发区,属于冰川地貌昔格达土层,加之场地落差大,为保证建设场地的稳定,尽可能的避免工程建设中的大填大挖,采取了多台阶竖向设计。这在当时国内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尚属首例,开创了在高山峡谷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奇迹。与国内相同规模的钢铁厂相比,工厂用地节省一半之多,比平均建筑系数高10%-20%,节省厂区铁路90余公里,少挖土石方三分之二。研究中国钢铁工业的外国专家惊叹:这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

  在攀钢二三期工程建设中,中国十九冶又相继完成了四号高炉系统、热轧新2号加热炉、热轧、轨梁万能轧机等多项工程的施工建设。

  四号高炉系统工程是攀钢二期工程的开篇之作,包括1350立方米高炉1座,130平方米烧结机1台,6米50孔大容积焦炉2座以及相匹配的动力运输等辅助设施和生活设施。工程引进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其中不少是十九冶第一次接触,这对十九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1989年9月25日凌晨5点,攀钢四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奔腾的铁水,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庆献上了一份厚礼。我国“七五”期间,全国共新建四座大型高炉。在四座高炉建设的竞赛评比中,攀钢四号高炉系统工程夺得团体第一名;1992年获得全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994年攀钢四号高炉系统实施工程技术又获得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年产100万吨的1450热轧板厂,是攀钢增加效益的第一核心工程,也是形象工程,让攀钢从此甩掉了“铁砣砣”的形象。该工程技术复杂,设备复杂,关系复杂,系统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有国内设计制造的和利用旧设备改造的;有从意大利、日本、美国、加拿大引进的;有70年代的老设备,也有80年代的先进设备,号称“八国联军”。作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西部铁军”,中国十九冶用两年半的时间实现了1450热轧生产线过红钢,快速实现了攀钢的效能提升。

  2003年秋,作为攀钢发展当务之急的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开工建设。这是一条闪烁着世界一流高科技色彩的生产线,结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轧制技术和设备,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建设过程中的困难超乎了十九冶人的想象:新老厂房相邻,施工同时必须保生产;地下环境复杂,流沙和不明障碍物使厂房岌岌可危……急难险重面前,十九冶人没有退缩,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自强不息,用艰辛付出和开拓创新,为“微雕钢城”再嵌“明珠”。2004年12月,攀钢轨梁万能轧机生产线顺利投产,产出了中国第一条100米长尺钢轨,2009年该工程荣获全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攀钢轨梁厂如今年产钢轨100万吨,供给全国70%以上的高铁钢轨,全面保障了中国高铁的建设。

  除十九冶外,中冶成勘承担了攀钢二期地质勘查和地基处理工程,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成功战胜了“昔格达土”。中国三冶成功运用自己研发设计的“十字全能撑”和“钢板填缝剂”,砌筑出当时国内最大的两个1000吨回转炉,被誉为精美的“艺术品”。中冶建工在攀钢钒烧结系统技术改造(三期)工程中,以苦干加巧干的方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展现了中国工人的创新创造创业风采。中冶天工在西昌攀钢2050蓄热步进式加热炉工程中,通过非常的举措、超人的意志,创造了262天全面完工的奇迹。中冶北方承建的攀钢120万吨链箅机——回转窑钒钛球团生产线个月内开工到投产的国内最快速度。中冶建研院凭借实力,打造了环评履约的金字口碑。中冶沈勘在攀钢集团锦州钛业有限公司15千吨/年氯气联产10千吨/年金属钠项目厂房勘察中,针对在滨海地区复杂地质情况,巧干、妙干、苦干,展现了非凡的实力。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漫长的冶金建设之路,锻造了中冶人钢铁般的意志,冶金建设国家队从此就有了灵魂。中冶人用对祖国钢铁事业腾飞无限渴望的奉献精神、用对建设方工程建设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用勇克万难的惊人意志和非凡才智,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既改变了中国的战略格局,缔造了钢铁工业史上的传奇,也是第一次“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五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从只有七户人家的不毛之地,到养育百万裂谷儿女的新兴工业城市,昔日的荒山野岭,慢慢的变成了金沙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实践,是同期中国钢铁建设的成功典范。建设者们艰苦奋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壶清水,两个馒头”,热火朝天地向着“三年准备、五年建设、奋战八年建成攀枝花工业基地”的总规划目标努力进发。虽然困难重重,生活艰苦,但他们怀着那是在建设“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的朴素和单纯想法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丝毫没有保留地献给了攀枝花。

  中国攀西裂谷“象牙微雕”钢城——攀钢的建成,书写着中国冶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2012年 “9·5”会议以来,中冶集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加速培育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中冶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习提出的中央企业要提高影响力和控制力,勇做国之重器的重要指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矢志不渝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国家责任,长期服务于攀钢生产运行,不断促进攀钢设备、工艺、产品迭代升级,助力攀钢走上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先后完成攀钢西昌冷轧厂、炼钢厂、西昌钢钒、攀钢海绵钛厂、攀钢二基地多项设备维护、技术改造等工程。

  2015年3月,中国十九冶承建的攀钢钒950生产线技改工程顺利完工,满足了新的节能环保需求,实现产品多元化、高端化、品质优良化目标。

  2017年4月17日,中国十九冶承建的西昌攀钢新增E1R1粗轧机及定宽压力机工程顺利过钢,建成了一条优质、高产、低消耗、高效益的热轧宽带钢生产线。施工工艺采用当今国际先进的热轧板带调宽技术,即定宽压力机连续对板坯进行大侧压减宽。该项目荣获四川省安装工程优质奖“蜀安杯”。

  2018年2月,中国十九冶连续7年承担攀钢集团机电设施维护检修工作,凭借精湛的维保技术,诚实守信的良好信誉,赢得了业主的信赖,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先后承接了该公司机电设施检修、大修及零星检修任务,合同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攀钢集团海绵钛分公司界区内的所有机电设施、管网系统的保产维护工作以及三电设备(低压电气、仪器仪表、控制管理系统、网络及通讯、视频系统、电话系统和工业计算机)都由中国十九冶保产维护。

  2019年8月,中冶长天承建的攀钢矿业密地选矿厂磨选工序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改造工程,为攀钢集团打造绿色矿山和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设计、管理和工程服务。承建的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新2号烧结机420平方米环冷机改造项目,标志着中冶长天在液密封环冷机升级改造为翻转卸料式环冷机的时代进程中走在了行业前列。

  2020年2月,在疫情笼罩之下,中冶焦耐中标攀钢焦化改造项目,中标金额达12亿元,为中冶集团实现首季开门红做出应有贡献。

  新时代里,中冶集团将继续秉持“中冶人用心铸造世界”的经营理念,展示新作为、塑造新实力,在“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的长富久安道路上,以“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起的产业领跑者,长时间坚持走高技术高水平发展之路”为战略目标,不余遗力,砥砺前行,用大国匠心铸造精品工程,以央企担当提供优质服务,为建设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嘉宾阵容揭晓】行业专家在线分享“怎么样提高机床品质”实际案例
下一篇: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激发经济回升向好新动能